市面上的陽明山土壤有的很黏,用力壓實的話會造成排水性不佳,
若有排水性不佳的情況,可以調配灰燼土,溪砂,山砂為介質。
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土壤類型
園區的土壤主要發育自安山岩,少部份為發育自玄武岩。由火山母岩所化育生成
的土壤,依美國土壤分類體系的定義,主要為灰燼土(Andisols)與弱育土(Inceptisols)
兩大類,有少數地區曾發現極育土(Ultisols)。三種土壤概略說明如下:
(1)灰燼土(Andisols)
a.暗黑色的土壤層次厚度可達20~30 公分;土壤乾燥時呈細團粒(<5 mm)構造;
土壤濕潤時非常鬆散、易碎與團粒構造良好;土壤潮濕時非常滑膩,土色更
為暗黑,且在光照下有些發亮,土壤保水力非常強。
b.相對於一般的農地與森林土壤而言,土塊非常的輕與呈現多孔狀。
c.在國家公園園區內灰燼土之地被的植物大多為芒草與臺灣矢竹,或兩者同時
出現,但是也會出現在芒草(或矢竹)、紅楠與杜鵑等混合林的區域,少數出
現在較高海拔(500~800m)的闊葉混合林下。
(2)弱育土(Inceptisols)
a.裏層土壤之土壤顏色多為棕色、紅棕色或黃棕色,表層暗黑色的土壤層次淺
薄;土壤乾燥時多呈堅硬大塊狀構造;土壤濕潤時結持度緊密、塊狀構造良
好;土壤潮濕時非常黏重與濕滑,土色呈現亮棕色,且在光照下有些發亮的
黏粒膜附在土塊表面,土壤保水力也高。
b.相對於灰燼土或弱育土而言,土塊非常的黏重與不呈現多孔狀。
c.在國家公園園區內極育土被發現的機會相當少,所在位置之地被的植物大多
為闊葉混合林與少數芒草,主要是受到地形變化的影響,在高海拔、極為平
坦且植被較稀疏的地區,或低海拔、陡坡與緩坡交接處且植被發育中等密度
的地區都有可能出現極育土。
(3)極育土(Ultisols)
a.可能如同灰燼土之形態特徵,包括深厚的暗黑色土壤層次、土壤濕潤時非常
鬆散、易碎等,但在土壤構造上是塊狀構造增加與團粒構造減少。
b.土塊也可能較輕與呈現多孔狀,但是必需依照土壤總體密度分析的結果才能
確認。
c.在國家公園園區內灰燼土與弱育土出現的地區會有所重疊,弱育土之地被的
植物也與灰燼土相似不易分別。究其原因應是土壤分類的發展過程,灰燼土
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土壤分析調查
72
最早是被歸類在弱育土綱之中,自1992 年之後才從弱育土綱中獨立出來成
為灰燼土綱,因此在分類上大都只能從理化性質來區別兩者。
灰燼土(Andisols) 弱育土(Inceptisols) 極育土(Ultisols)
公告
- Apr 23 Mon 2012 03:14
陽明山土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